警惕“抢票软件”误导宣传下的隐形陷阱

1月22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32.2万人次,春运启动以来累计发送旅客1.12亿人次。随着春运高峰期的到来,购票难度增加,一些第三方平台便“趁火打劫”,推出了所谓的“抢票软件”,声称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抢购到车票。然而,这些“抢票软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误导性宣传和虚假承诺,对广大旅客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 一些“抢票软件”在其页面和功能介绍中,大量使用“12306”字样,误导旅客认为其与铁路12306平台有官方合作,票额有保障。但实际情况是,12306平台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平台机构有合作,...


1月22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32.2万人次,春运启动以来累计发送旅客1.12亿人次。随着春运高峰期的到来,购票难度增加,一些第三方平台便“趁火打劫”,推出了所谓的“抢票软件”,声称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抢购到车票。然而,这些“抢票软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误导性宣传和虚假承诺,对广大旅客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

一些“抢票软件”在其页面和功能介绍中,大量使用“12306”字样,误导旅客认为其与铁路12306平台有官方合作,票额有保障。但实际情况是,12306平台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平台机构有合作,也未将票额分配给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这种虚假宣传不仅欺骗了旅客,也损害了12306平台的官方形象。

“抢票软件”声称能够凭借技术优势,比普通旅客“手快”,购票成功率更高。然而,在12306系统的风险防控措施下,绝大多数“抢票软件”的高频刷票等异常行为能够被识别,进而被拒绝访问或放入慢速队列中。这不仅没有提高购票速度,反而直接影响了购票成功率。此外,这些异常行为还耗费了大量系统资源,影响了12306平台的正常运行。

“抢票软件”推出的“加速包”服务,声称加钱可以提高购票速度。然而,这只是一个营销噱头。实际上,旅客加钱并不会提高购票速度。铁路12306系统有一整套的风险防控策略,能够识别并处理异常购票请求。因此,“加速包”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只是利用了旅客急于购票成功的心理,诱导旅客多花钱。

“抢票软件”还通过诱导旅客设置多个发到站组合,采用“买长乘短”或“买短乘长”等不合理方式购票。这不仅让旅客多付费用、多占有限的铁路运力资源,还可能引发列车超员报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此外,“抢票软件”通过推荐不合理换乘方案,让平台显示有票,但换乘时间特别短,极易造成旅客“漏乘”。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和铁路部门的正常运营。

第三方平台误导性宣传和虚假承诺严重损害了旅客的权益和铁路部门的正常运营。旅客应警惕“抢票软件”的欺骗行为,依靠官方渠道购票。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抢票软件”的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购票环境。(张倩)



相关资讯